“学术周”新闻之五 | “音乐与声音艺术”研究生论坛成功举办

来源: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发布时间:2019-07-20浏览次数:27

   undefined


2019年7月15日下午14:00点,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首届音乐与声音研究生论坛”的分论坛“音乐与声音艺术”在京成功举办。论坛由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王铉副教授和袁邈桐副教授主持,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录音系主任范翎担任了本次论坛的评议人。15位来自中国传媒大学、中央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的同学在论坛上进行了积极的发言与讨论。

undefined

论坛分为上下两场。上半场由王铉副教授主持,首先,来自中央音乐学院电子音乐作曲博士乔杨对两部学术类电子音乐作品《为她的清唱剧》和《山鬼》进行比较分析,阐述了电子音乐作品中人声与电声的运用。

来自中国传媒大学17级音乐学专业的研究生赵泽宇则提出了关于电子音乐“听什么”与“怎样听”的论题,对电子音乐进行了概念的界定与补充,提出了音色与空间是电子音乐聆听中的两个重要维度。

同专业的雷沁颖同学,从音乐本体出发,结合谱例与音频,对美国动画电影《功夫熊猫》中的音乐主题进行深度分析,阐述了音乐主题的发展对塑造动画形象的作用与价值。

undefined

18级传媒音乐应用专业研究生张琪,以现象级网综《中国有嘻哈》为例,对网络音乐选秀节目的现状与发展进行阐释。从中得出今后在制作此类作品时的一些启发,“找准定位,树立品牌、保证专业水准,增加文化内涵、持续创新,加强原创、改进营销方式,深度挖掘互动性、完善产业链,明晰后续商业变现模式。”

来自天津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的王雨霏同学,从市场营销的角度对the one智能钢琴现阶段的推广与发展进行了论述。


沈皛老师基于自己多样的学科背景,提出了声音VR早于视觉VR实现的观点。      

上半场最后一位同学,中国传媒大学录音方向研究生张桐,从音响美学出发,将声音作为一个审美对象,分析录音作品中蕴含的声音的美,并结合自己参与制作的阿卡贝拉环绕声作品,进行了制作上的分析,总结了对于此类作品的制作心得与理念。

上半场发言完毕后,范翎老师对上半场每一位发言的同学进行了点评,对其中的一些观点也表示非常赞同,也给同学们提出了论文可以更加完善的地方。同时看到同学们的论文也有感而发,认为兴趣是最好的研究动力,可以极大的刺激研究的深度和细致程度。

王铉副教授也对每一位同学的发言进行了点评,针对上半场论文涵盖音乐创作、声音艺术、音乐科技、音乐传播等领域,提出了自己对于学术研究时的一些观点。认为大家在写文章时要仔细思考自己的写作对当下有何意义,而不是套模板式论述,并表示论文“论”的部分十分重要。另外对于沈皛老师的论文观点也表示赞同,并结合自己的研究背景说道“现在大家主要都是以视觉的方式去来讲VR,事实上做电子音乐和声音艺术的人很早就有了真实与虚拟的概念,VR的概念并不陌生。”

另外,场下的同学也积极发言,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问题。上半场结束后与会的老师与同学在在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前进行了合影留念。

论坛下半场同样精彩纷呈。首先由18级传媒音乐应用方向研究生戴姗珊以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品牌活动E音之夜——原创多媒体电子音乐会为例分析了多媒体音乐舞台艺术的演出制作模式,从E音之夜的制作过程、发展创新与意义价值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在5G时代下,对未来多媒体音乐舞台的一些构想。

同专业的王欣玥同学就“游戏配乐中音效化音乐的应用与功能”进行发言,创新性的就音效化音乐的应用场景提出了五种分类,分别是“战斗、 叙事、 探索奖励、UI交互、社交”。

接下来,来自中国传媒大学15级音乐编辑方向的葛义文、姚丁哲从比较研究、单个案例研究的角度对影视音乐做了一些分析。


葛义文同学从极简音乐创作技法及风格特点、在类型电影中的应用及功能、阐述了极简主义配乐在电影市场中的发展态势。姚丁哲同学从电影《无问东西》创作背景入手,对其进行拉片分析并结合部分谱例阐述了电影《无问东西》音乐的功能。



18级录音方向研究生门子玉从民乐队的声像平衡、声部之间响度的平衡、乐队不同乐器音色融合问题以及民乐交响的频谱均衡等录音的方面对民乐的交响化编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18级传媒音乐应用专业研究生路寰,以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为例,从视听语言的层面阐述了电影主题音乐的作用。王萌同学以电影《山楂树之恋》中古筝的运用、《金陵十三钗》中《无锡景》的改编以及《归来》中《渔光曲》的改编论述了陈其钢电影音乐创作中民族元素与现代作曲技法的融合。

下半场结束后,两位主持人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总结,袁邈桐副教授给同学们强调了研究范式问题。强调了在学术研究中“选题的理论出发点来自于哪里,做了哪些文献工作,论文的研究方法是什么,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评论”。在文献工作中需要注意信源的真实度、可信度,对信源进行把关。还提到,对于电影音乐的研究,不能仅以个人的主观感受做支撑,需要找到学理依据。

王铉副教授也对在场做影视音乐分析研究的同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做影视音乐分析时,仅仅做拉片工作,对于论文的分析以及体量都是不够的,在研究电影音乐的特点、功能体系或者是主题音乐作用时,最好具备一定的作曲功底。另外对分析的作品要有选择性,要挑选有“价值”的作品。在分析中除了共性,还得有“个性”,需要提供自己的观点,并提出中国的电影音乐的分析应该要走上一个新的历程。

论坛结束后,音乐与声音研究生论坛专家委员会评选出三篇优秀论文。分别是:

赵泽宇《电子音乐“听什么”和“怎样听”》                        


沈皛《VR叙事:从声音开始的革命》

戴姗珊《多媒体音乐舞台艺术的演出制作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