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8-19日,由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举办的Andrew Levine 音乐与录音讲座及工作坊在中国传媒大学2号楼4层录音棚成功举办。
全体合影
Andrew Levine先生拥有近 20 年专业音视频从业经验,主要研究立体声、环绕声以及 3D 音频现场同期录音,并在这些领域发表多篇论文。此外,他还于2008年在德国录音师协会(the Verband Deutscher Tonmeister)国际大会上推出了自己发明的XYtri 拾音制式,并于2014年获德国录音师协会颁发的“Goldener Bobby”奖。
在为期两天的讲座中,AndrewLevine先生对他多年现场同期录音的经验进行分享,针对西方古典室内乐录音进行专门的讲述与分析,共同探讨多声道及 3D 音频在声音美学之路上的发展前景。在下午的工作坊中,Andrew 带领同学们录制弦乐四重奏与民乐三重奏,并对 Ambisonics 技术进行试验和现场听评,在实践中巩固上午讲解的理论知识,并针对同学们带来的录音作品和工程进行分析和答疑。
此次交流活动主要组织了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录音专业研究生及本科三、四年级学生参加,同时还邀请了业内的专家学者、相关专业的教师以及一些优秀的毕业生前来共同学习探讨,由录音系张一龙老师全程担任翻译。
以下对两天的交流活动进行详细的回顾:
第一天的讲座,Andrew首先强调他的核心录音理念:录制音乐家演奏在空间中的整体响应,而不是仅仅录乐器本身。然后他针对一个录音案例中的拾音位置进行了讲解,音乐录音与扩声有所不同,在拾音时要注意寻找乐器音色更好的角度和距离架设话筒,同时应注意考虑乐手演奏时的动作幅度,因此不应距离太近。
讲座现场
在录音案例分析中,Andrew表示自己更喜欢用更少的话筒来达到更好的效果。通常在录音中,他会使用一对主话筒来拾取整体的声音,并在乐队中设置点话筒,补充乐队内部乐器的声音。而对于录制一场音乐会,他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在制定录音计划并准备录音设备上。与真正在现场录音相比,前期的准备工作才是最为重要的,做再多的后期补救措施,也不如前期做好充分的准备。在系统已经接通后,则一定要仔细聆听每个话筒拾取的声音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在录音结束后,他会在回程的路上立即进行素材的剪辑和预混,回到工作室则可以直接进行终混和母带制作,最后灌录 CD。
在混音中,Andrew会选择精心设置好的主话筒为主,点话筒用于补充细节。若点话筒能被清晰地听到,则需要降低电平,使之达到在使用点话筒时虽然感觉不到,但能听到乐器细节的状态,突然将点话筒静音则能感觉乐器细节消失的效果。
对于Blumlein立体声拾音话筒的选择,Andrew比较偏向使用铝带话筒,虽然这种话筒会有体积大、振膜脆弱容易损坏等特点,但因其高频有一定衰减,拾取的声音较为温和。当乐队编制较大时,他经常使用2支8字形指向话筒组成 Blumlein立体声拾音制式进行拾音。Blumlein制式可以在更近的距离内有着更大的拾音范围,这样使得控制主话筒内声音的直混比更为容易。Andrew强调,在使用此拾音制式时,要注意声像相反的区域,此时需要合理安排乐手位置。
萨克斯与打击乐合奏案例
在如上图的录音案例中,Andrew 与打击乐演奏家和萨克斯演奏家合作,他在这场录音中追求声音的细节和定位,同时录音环境声场也比较理想,因此使用Blumlein 制式作为主话筒,并为有特色的打击乐架设点话筒。乐手在演奏时会有身体的摇动,于是Andrew 让萨克斯更靠近Blumlein 制式,以便在录制时拾取到萨克斯更多的动作信息。而打击乐在后排,因为乐器体积较大,且件数较多,乐手在演奏不同打击乐时则会将声场展宽。
在第二天的讲座中,Andrew则介绍了录音技术从单声道到立体声,环绕声,最后发展到 3D 音频的演变过程,对一些有历史意义的录音设备、资料和作品进行分析,并讲解了他关于环绕声及3D录音制作的实验。
XYtri拾音制式
Andrew首先介绍了XYtri 拾音制式,这是他发明的环绕声拾音制式,由6 支心形指向的话筒组成,这些话筒2 支为一对,形成XY 拾音制式,3 对XY 制式组合成为XYtri 制式。在此基础上,相邻的两两平行的话筒还能组成一对近似于AB 的拾音制式。拾取到的声音信号,将通过一个矩阵进行处理,即可下变换到 5.1 环绕声或2.0 立体声系统进行重放。
随后着重讲解了关于Ambisonics的一些内容。Amnisonics技术有两种拾音方法,分别为格式 A 和格式 B。格式 A 使用了4支心形指向话筒,分别指向左侧斜上方、右侧斜上方、正前斜下方和正后斜下方四个方向。而格式B 则是使用了3支 8 字指向话筒和 1 支全指向话筒,分别拾取左右、前后、上下以及压力信息。格式 A和格式 B 拾取的信号不能直接用于重放,需要根据监听格式进行转换,使其成为能够适应重放的信号。Andrew使用HARPEX-B软件进行转换,该软件不仅能转换成为3D 音频,同时还支持环绕声及立体声等各种不同系统的监听,并设有界面显示声源的方向和强度。
Ambisonics 格式B 话筒阵列
在为期两天的工作坊中,Andrew带领同学们分别对弦乐四重奏和民乐三重奏进行了录制。在录制弦乐四重奏时,使用了两个Blumlein 制式,其中一个充当主话筒,与乐器高度相仿。另一个Blumlein制式平面位置与第一个相同,但高度较高,用于拾取环境声。同时还使用了2 支全指向话筒,主轴垂直向上,也用来拾取环境声。在进行试听时,发现低频较少,于是增加了一支全指向话筒,振膜与地面仅有一纸的间距,近似于界面话筒的设置。
近似界面话筒的架设
弦乐四重奏录音
在第二天古筝、二胡与笙的民乐三重奏中,Andrew选择 AB 拾音制式作为主话筒,将古筝置于 AB 制式的一边,二胡和笙位于另一边,通过听音首先找到古筝最佳的拾音位置。再安排二胡和笙的位置,并反复调整三者的间距,以得到主话筒拾音的良好平衡。主话筒的位置确定后,又布置了两支8 字指向话筒在乐手们的两边,拾取直混比更小的声音作为环境声。进行试听后,决定增加一支8 字指向话筒放置在二胡和笙之间,根据两者高度不同调整话筒主轴朝向,以增加乐器的细节和定位。
民乐三重奏录音
随后,Andrew还带领同学们共同架设了 Ambisonics格式 B 的 拾音制式,并对敲击信号和歌声信号进行了录制和回放,试听3D 音频的实际效果。
审听与答疑
两天的晚上我们还加设了答疑环节,鼓励同学们带来以前录音制作的工程文件提出问题,与Andrew 进行探讨。在答疑中,同学们分别带来了西方古典音乐及民乐同期录音以及流行音乐分轨录音,Andrew 在聆听后提出了一系列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并分享了自己录音时的经验和心得,同学们受益匪浅。